树兰(杭州)医院联合广东省血液净化吸附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成立国内首家器官移植免疫吸附治疗联合培训基地
——“移”路有你,共“免”前行
10月18日上午,为了促进器官移植学科的交流、增进了解、推动我国器官移植治疗技术的发展,全国多位器官移植/免疫学专家学者奔赴杭州,参与由树兰(杭州)医院寿张飞副院长牵头发起的““移”路有你,共“免”前行之蛋白A免疫吸附技术高致敏肾移植临床应用研讨会”,并参与器官移植免疫吸附治疗联合培训基地的揭牌仪式,见证了国内首家器官移植领域免疫吸附治疗联合培训基地的创立。杭+新闻、浙医在线、杭州网络广播电视台、树兰杭州医院公众号等多家媒体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报道。
本次会议的目的旨在分享器官移植免疫吸附治疗领域的临床经验、研究进展,并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分为器官移植免疫吸附治疗联合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和学术分享环节。树兰医院的叶再元院长、寿张飞副院长和广东省血液净化吸附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主任陈校园博士分别致辞,介绍了相关技术和培训基地的成立初衷,并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植专家的见证下举行了联合培训基地揭牌仪式。
本次会议有4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分享了相关进展和经验。其中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邹义洲教授从基础免疫学角度分享了器官移植DSA分析和处理对策,从基础科研的角度为在场的临床专家提供了新的思路;苏州才博医学研究所蔡俊超教授分享了高致敏肾移植的研究进展,打破了传统思维模式,制造头脑风暴;树兰医院寿张飞副院长分享了本医院将蛋白A免疫吸附用于高致敏肾移植的临床实践,为专家学者展示了蛋白A免疫吸附技术的临床获益;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脏移植科谢续标教授分享了其团队的免疫吸附治疗经验,进一步增强了运用免疫吸附技术救治患者的信心。山东千佛山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门同义教授,上海瑞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研究室主任王祥慧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科主任王长希教授,江西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主任李新长教授分别作了精彩主持和点评。会议结束后与会专家就热点问题进行了友好而激烈的讨论,现场气氛活跃,直至结束仍觉意犹未尽,相约并期待下次继续探讨。
会议期间,还有两位使用蛋白A免疫吸附技术治疗的患者接受媒体采访,讲述了其与免疫吸附的“移”路情缘,分享治疗过程中的切身感受,成功移植后的喜悦放松,鼓励病友们怀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信科技进步,永不轻言放弃。
免疫吸附是一种通过体外循环技术借助吸附配基的生物亲和特异性清除致病抗体,减轻其对机体的损伤,快速控制病情的治疗技术。广州康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上市的全球首款基因工程重组蛋白A免疫吸附柱,使用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作为活性配基,可选择性吸附IgG为主的免疫球蛋白,从而清除多种自身免疫病的致病抗体,快速抑制免疫风暴控制病情进展。蛋白A免疫吸附柱具备吸附能力可再生,可重复使用的特点,相较于一次性使用吸附柱耗材和国外的耗材而言,有其独特的优势。
据统计,UNOS等待肾源列表中有6.5%的移植受者为高致敏状态;肾移植受体中,高致敏患者发生急性AMR的比例达1/3;出现这种情况后肾失功率为非AMR患者的4.73倍。因此高致敏患者的脱敏管理,对于患者的肾功能恢复至关重要。目前在高致敏受体脱敏治疗方案中,主要有抑制产生抗体或阻断组织损伤路径为主的调节免疫系统和清除循环系统抗体的血液净化两种策略。血浆置换与免疫吸附都属于血液净化技术,可与低剂量IVIg联合,是目前国际上脱敏或抗体介导排斥反应治疗的一线方案。
免疫吸附技术作为一种在血浆置换基础上发展的血液净化技术,在2019年更新的第八版《美国血浆净化临床应用指南》和中国的《肾移植排斥反应临床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中,免疫吸附与血浆置换对于肾移植有着相同的推荐级别。而免疫吸附在更短的临床应用中发展为与血浆置换同样重要的技术,主要原因在于:1. 免疫吸附不需要补充异体血浆,治疗可获得性更强,并且过敏、感染等的风险更低;2. 免疫吸附只清除血浆中的抗体,对机体其他正常成分几乎无影响;但血浆置换在清除抗体和炎症因子的基础上,也清除血浆中的有益成分;3.免疫吸附耗材与现有血液净化设备兼容性更好,适用的抗凝方式也更多,因此有更多的患者可获得及时治疗;4.在清除致病抗体的基础上,免疫吸附还具有积极的免疫调节功能。
器官移植技术作为器官衰竭患者的最后希望,需要医患共同体、社会大众和医疗技术供应者的携手合作,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本次会议为从事器官移植临床及科研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了深入交流的平台,为他们分享了最新治疗进展、以便其了解肾移植高致敏患者治疗的前沿动态,对临床医生救治危重器官衰竭患者有重大意义。